河北科大公布调查结果:未发现韩春雨团队主观造假
2018年8月31日晚,河北科技大学官网刊发《学校公布韩春雨团队撤稿论文的调查和处理结果》,称韩春雨团队撤稿论文已不再具备重新发表的基础,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
此外,该论文发表后,韩春雨的个人住房、职称、工资待遇等均未发生变化。在调查过程中,韩春雨主动要求退回基于撤稿论文所获得的科研项目、绩效奖励、荣誉称号、社会任职等。有关方面按照规定已取消了韩春雨所获得的荣誉称号,终止了韩春雨团队承担的科研项目并收回了科研经费,收回了韩春雨团队所获校科研绩效奖励。个别社会任职正在按法定程序办理。
2016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系副教授韩春雨与合作者在《自然-生物技术》发表上述论文。该论文称,短5′磷酸化单链DNA可引导格氏嗜盐碱杆菌核酸内切酶(NgAgo)产生双链断裂,实现对人类基因组的编辑。
该论文因其所宣称成果的重要性而引发巨大关注,各国同行纷纷跟进。但是很快,在推特、博客和其它社交媒体的助燃之下,有关该研究可重复性的质疑开始迅速增多。其中,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加埃唐·布尔焦在网上公开发文表示,他不能重复韩春雨论文中描述的实验,并且在与许多同行的讨论中得知他们也无法重复该实验,因此“我对NgAgo技术有严重的怀疑”。
2016年7月29日,多名外国学者公开指出,无法重复韩春雨NgAgo系统的基因编辑结果,建议《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介入,要求韩春雨公开原始数据。
2016年11月,《自然·生物技术》对此发表“编辑部关注”,提醒科研界留意这些可重复性方面的担忧,还表示将继续与原论文作者保持联系,并在2017年1月底之前完成对论文调查。
《自然-生物技术》表示,2016年12月,韩春雨及同事,还有另外几个与该刊联系的独立研究小组,提供了新的数据,称已经重复了NgAgo基因编辑活性。当时,该刊编辑和一位外部评审人都判定这些数据太过初级,不满足发表标准。因此,该杂志“决定给这些原始论文作者和新的研究小组更多时间来收集更多的能支持其论点的实验证据。”
2017年8月3日,界面新闻记者从《自然-生物技术》了解到,韩春雨等人发表在该杂志的题为《利用NgAgo进行DNA引导的基因组编辑》的论文已经撤稿。该杂志同时还发布了韩春雨团队的撤稿声明:“由于科研界一直无法根据我们论文提供的实验方案重复出论文的关键结果,我们决定撤回这项研究。不过,我们会继续调查该研究缺乏可重复性的原因,以提供一个优化的实验方案。”
当天,《自然-生物技术》在题为《是该数据说话的时候了》的社论中表示,“为了最终解决这个争议,多个研究小组在数月里生成了更多的实验数据。如今尘埃落定,这也是世界各地的许多实验室为澄清NgAgo的功能而付出的大量时间、精力和资金的证明。我们判定韩春雨及同事提供的最新数据不足以反驳大量与其初始发现相悖的证据。我们现在确信韩春雨的撤稿决定是维护已发表科研记录完整性的最好做法。”
2017年8月3日,河北科技大学也在其官网发布声明称,韩春雨团队同意按学校安排选择一家第三方实验室,在同行专家支持下开展实验,验证NgAgo-gDNA基因编辑的有效性,并将实验结果公布,以回应社会关切。此外,鉴于该论文已撤稿,学校决定启动对韩春雨该项研究成果的学术评议及相关程序。
一年之后的2018年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学官网刊发《学校公布韩春雨团队撤稿论文的调查和处理结果》,称校学术委员会成立调查组,本着“依法依规、严谨规范、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认真核查了该论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实验资料,并委托第三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重复验证实验,认为撤稿论文已不再具备重新发表的基础,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
处理结果还显示,调查期间,韩春雨及其团队积极配合,对同行学者和社会公众的关注表示感谢,对论文发表所造成的误导表示了歉意。
9月1日,河北科技大学官网再发消息称,韩春雨团队接受国家级实验室独立第三方验证实验结果、校学术委员会调查结论和有关方面的处理意见。
韩春雨表示,在国际前沿的基因编辑技术研究领域,存在许多不可预知的问题。在经历了质疑、撤稿和调查之后,通过校内外同行专家的指导和进一步的实验验证,深刻地认识到,撤稿论文的实验设计存在缺陷、研究过程存在着不严谨的问题,论文的发表给国内外同行学者造成了误导和人力物力的浪费。论文发表后,面对媒体和同行的质疑,未能冷静理性对待,发表了一些不当言论,给社会公众带来了不必要的纷扰。
对此,韩春雨表示了歉意,并对同行学者和社会的关注表达感谢。
13名学者实名质疑韩春雨实验结果
韩春雨在实验室。近日,13名国内学者实名质疑韩春雨实验结果,呼吁第三方介入调查。 资料图片
新京报讯 (记者信娜)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将NgAgo基因编辑技术论文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已逾五个多月。这期间,多名国外科学家曾声明无法重复实验。近日,13名中国科学家也公开实名质疑,他们仍没重复出实验结果,并呼吁有关方面组织第三方介入调查。《自然-生物技术》杂志昨日回应,正在继续调查,现在没有进一步结论。
韩春雨昨日接受媒体采访称,他依然认为(实验失败)细胞污染的可能性最大,至于谁重复成功了实验,他暂不方便透露。截至记者发稿前,河北科技大学未对此作出回应。
13名学者实名表示无法重复实验
韩春雨论文发表一个月后,便“风波不断”。曾有多个国际学者实名声明无法重复其实验结果,并建议《自然-生物科技》杂志介入,要求韩春雨公开原始数据。
这之后,中国学者无法重复实验结果的声音也不绝于耳。直到近日,包括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魏文胜、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王皓毅在内的13名学者实名发表声明,称多次实验但均未成功,并期望第三方介入调查。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在声明中表示,两个月中,其实验室曾先后测试上百种实验条件,但都未得到预期结果。魏文胜在曾在采访中说,几个月内,他的学生也曾做过多次、不同的尝试,但均未能成功重复实验。
为何选择此时实名声明,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劲松解释,目的是希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的问题,希望韩春雨能够和我们一起将实验重复出来。我们已经表明了我们的态度,现在等待韩的回复,并希望能有第三方介入调查。
《自然-生物技术》杂志称仍在调查
8月2日,《自然-生物技术》启动针对韩春雨文章的调查。昨日,《自然-生物技术》所在出版集团的媒体官员回应记者,称《自然-生物技术》杂志正在继续调查这一情况,现在没有进一步的结论。
此前,上述杂志新闻发言人曾回应,将按照既定流程调查。根据流程,作者须将材料、数据、代码和相关的实验流程及时向读者提供,不能加以不当限制。
面对数月以来愈演愈烈的质疑,王立铭认为,对于附有监管责任的机构,包括为韩春雨研究提供资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河北省发改委,以及其所在的河北科技大学,应该开展客观和全面的调查,检验其中是否存在学术错误乃至学术不端的行为。
一位不愿具名的学者也认为,这属于科学共同体的自洁机制,如果某一个实验无法重复,应该互相交流谈论,共同解决。这是很严肃的事情,他强调,面对同行的质疑,当事人应该尊重,正面回应。
■ 新闻回顾
曾被誉为“诺奖级”成果
自从2016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系副教授韩春雨在《自然-生物技术》发表论文后,便身陷漩涡。先是被媒体热捧,称其为“三无”教授但有“诺奖级”发现。但一个月后,因为未有实验室成功重复韩春雨实验结果,其所受质疑愈演愈烈。
8月,数名国外学者实名称多次实验后,仍未能做出结果。并建议《自然-生物技术》介入,要求韩春雨公开原始数据。韩春雨曾回应,质疑不科学,并称已有实验室重复成功。
此后,不断曝出针对韩春雨实验结果的质疑。这期间,他在接受采访时也曾说明,已有实验室重复成功,但不方便透露具体信息。
韩春雨曾缺席多个基因编辑领域会议也被视为反常之举。一位学者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发表成果后,当事人应该与同行交流,并积极希望获得认可。但他却缺席几次重要的学术会议,如9月末举行的以“基因组编辑新技术的兴起将带来的冲击”为主题的“中国科协第114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等。
【焦点1】
学者称污染很容易发现并纠正
1
面对实验结果无法重复,韩春雨曾多次接受采访时表示,已有实验室重复成功,但不方便透露对方姓名。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姜韬看来,这种情况似乎有些反常。
他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如果能够将最新成果重复成功,会愿意分享。“能紧跟最前沿进展是幸运和荣耀的”。
为何多个实验室无法重复实验结果,韩春雨曾多次在采访中猜测,无法重复实验也许是材料受到污染。其中一位发表实名声明的学者告诉记者,材料是否污染并不能算根本问题。“对实验室而言,采取消毒等措施防止材料污染是很基本的操作,实验中材料受到污染也很容易发现并纠正”。
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王皓毅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多位老师都按照韩春雨论文的描述,使用同样的细胞系,同样的gDNA,针对同样的目标基因进行编辑,但仍没有得到阳性结果。
韩春雨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到,实验重复失败的科学家要是愿意实名出来,我们就让重复实验成功的人实名出来。如今,已有13名科学家实名发表声明,但已重复成功的实验室仍“讳莫如深”。
【焦点2】
几百家商业公司未能重复成功
多位实名发声的学者在表达无法重复实验过程的基础上,大多期望由第三方介入,尽快将事情调查清楚。昨日,《自然-生物技术》相关负责人回应,正在继续调查。
根据《自然-生物技术》的既定流程,作为在自然科研旗下期刊发表论文的条件之一,作者须将材料、数据、代码和相关的实验流程及时向读者提供,不可加以不当限制。但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科研工作者表示,直到目前,其仍未公布更核心的实验数据。
他还透露,目前,几百家基因编辑的商业公司也在以更高效的方式重复实验。但据他了解,这些公司也尚未重复成功。“至少几百家吧,而且他们的重复效率更高”。
如果当事人仍未正面回应,上述学者认为,应该呼吁有关管理方,借助外部第三方力量展开调查。王立铭也认为,对于负有监管责任的机构,包括为韩教授研究提供资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河北省发改委,以及韩教授工作所在的河北科技大学,应该开展客观和全面的调查。
【焦点3】
质疑未澄清 韩春雨已荣誉等身
除质疑研究结果本身,多位学者也对学术争议未定前,便对韩春雨给予学术荣誉及支持提出质疑。王立铭声明,我不赞成在相关调查尚未开展并得出结论之前,轻率地判定韩教授的工作是否存在问题。而与此同时,我也非常反对在目前就给予韩教授过多的学术荣誉和支持。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科研工作者也赞同,在学术争议本身没有结果之前,过多的荣誉会加剧风险。他认为,学术荣誉本身应建立在研究结果受到认可的基础上。
根据报道,文章发表五个月内,韩春雨已收获多份荣誉与资助。7月,韩春雨被选举为河北省科协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并被学校推荐为“长江学者”候选人;8月,被评为“河北省最美教师”;9月,成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候选人之一;10月,河北科技大学的生物工程(基因编辑)被纳入河北省高校“双一流”建设中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并获得河北发改委超过2亿元拨款,建设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
但在多位学者看来,这样的嘉奖似乎来得过快。王立铭声明,在学术界内部仍存争议的情况下,急急忙忙给予的赞誉和支持,显然忽视了学术研究自身的规律和行为标准。
相关问答
河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学院为什么改名?
河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学院改名的原因在于学院发展很好,建设的更好。河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学院改名的原因在于学院发展很好,建设的更好。
2025山东高考多少分能报考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中外合作办...
一、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中外合作办学)(外语单科成绩不低于90分;入学后外语教学为英语。外方合作院校为澳大利亚联邦大学)近三年录取数据复盘💥...
烟台大学生物专业
[最佳回答]生物工程专业排名_开设的院校_毕业生能力用人单位评价[作者:admin|来源:网络|时间:2010-5-17]生物工程专业排名_开设的院校_毕业生能力用人...
2025河北材料类专业的院校有哪些?内蒙古考生最低分多少能上...
[回答]看来你对材料类专业兴趣十足呀~为你深度解析河北高校内蒙古考生在该专业的录取分数、位次以及就业前景:一、河北材料类专业高校名单及录取数据(2025...
东北林业大学理学院化学专业研究生怎么样-汇财吧专业问答
[回答]理学院在16各学院比还不小,只比比土木工程和经管院还有林学院小一些,成绩还是不错的,总归叫林业大学,但是化学是理学院一个不错的专业!如果你是女生...
2022年河北省高考首选历史555分能上什么大学?河北省555可以...
[回答]河北省首选历史高考555分能上什么大学应该让很多高考学子和家长头疼,其实志愿填报时除了关注分数和位次外,还要关注学校的招生人数和专业分数线,结...
2022年江西省高考理科468分能上什么大学?江西省468可以报哪...
[回答]江西省理科高考468分能上什么大学应该让很多高考学子和家长头疼,其实志愿填报时除了关注分数和位次外,还要关注学校的招生人数和专业分数线,结合学...
2022年湖北省高考首选物理523分能上什么大学?湖北省523可以...
[回答]湖北省首选物理高考523分能上什么大学应该让很多高考学子和家长头疼,其实志愿填报时除了关注分数和位次外,还要关注学校的招生人数和专业分数线,结...
2022年山西省高考理科496分能上什么大学?山西省496可以报哪...
[回答]山西省理科高考496分能上什么大学应该让很多高考学子和家长头疼,其实志愿填报时除了关注分数和位次外,还要关注学校的招生人数和专业分数线,结合学...
保险精算师晋升空间和路径-汇财吧专业问答
[回答]北京已对科技行业投入3000多亿美元资金:新能源与节能专业新能源因其可持续性,中国社工人才的缺口无疑还非常大、增加投资,近80%的世界顶级奢侈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