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柔宇科技创始人,如何不到 3 年造出全球最轻薄的显示屏
在深圳某科技楼的一个暗暗的隔间里,两块特别的屏幕展现在我和徐威龙的眼前。
在风力的鼓荡下,两块屏幕时卷时舒,波浪形晃动,如果不是上面显示着带有“柔宇科技”四字的图案,在不注意的情况下,也许会误认为别的东西。我们用手指轻触柔性屏样品的边缘——触感十分轻微。
柔性屏背后的公司名叫柔宇科技,它们在 2014 年 8 月成功研发出厚度只有 0.01 毫米,卷曲半径为 1 毫米的柔性屏幕。2015 年 7 月,他们宣布将技术产业化,而不是摆放在橱窗里展示给别人看,柔宇科技在国内的第一条柔性显示模组和柔性触控生产线建成,设计产能达 100 万片/月。
尽管 2013 年、 2014 年陆续有不少公司宣称成功研发出柔性屏,然而样品与实际生产始终相差十万八千里。这使得柔宇科技成为深圳科技创新的新标签,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马凯,广东省省长朱小丹陆续前往柔宇科技公司总部视察。
一块柔性屏与斯坦福草坪的缘分
在接受爱范儿 的独家专访 时,公司创始人刘自鸿提到,柔性屏幕是一项综合性创新,涉及到材料、工艺、器件、电路设计和系统设计等一款产品技术基础的方方面面。“之前很多人问我,柔性屏和液晶屏不就是一个是塑料底,一个是玻璃底吗?但其实有相当大的不同,甚至说是两种不一样的东西。就好像盖大楼一样,在水泥地基上盖一栋大楼人人都懂,但如果让你在豆腐上盖一栋大楼,而且还能够住人,那显然它的结构肯定与水泥地基的大楼有绝对意义上的不同。”
刘自鸿制造柔性屏的想法,来自斯坦福大学那松软、舒适的草坪。刚去斯坦福的时候,刘自鸿浏览了所有电子系教授的选题,但是没有发现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他常常躺在大学的草地上,在心情非常平静的情况下思考很多问题。比如,自己未来要做一件怎样的事情?“这件事情,一是我足够感兴趣,另外又具备一些价值。后来我就想到,长远存在的东西一定要跟人类本能有关系 。”
“人类的信息输入方式,70% 是依靠视觉。”很快他联想到显示器的产业变迁,从 CRT 显示器转型到液晶显示器,所需的时间不过短短几年。如此迅速的变化,是因为人类本能更加喜欢便携、轻薄、美观的东西。
而现在的液晶显示器,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大的变化。但用户既希望享受大屏显示所带来的视觉享受,又希望设备足够轻巧、便携。所以在斯坦福大学的草坪上,他想到如果有一种显示器,可以折叠起来,甚至可以卷起来,那么就可以同时满足大屏和便携的需求了。
不过光有想法是不行的,还必须看想法的可行性。刘自鸿开始查阅资料寻找可能的技术方向。后来退休在斯坦福大学教学的原德州仪器的 CTO 对这个想法也表示了强烈的兴趣,所以建议刘自鸿写一页纸提案。很快,这名教授利用这一页提案争取到了项目的资金,开始正式立项。这位教授同时还邀请了另外在化学工程系里一名研究柔性材料的教授,担任刘自鸿的博士副导师。
为加深对柔性技术的了解,整个留学期间,刘自鸿奔波于电子系和化学工程系之间。而且不管是否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为了系统了解柔性技术的基础,以及相对应的技术路线,他都下足功夫去学习。——成就也是斐然的,他获得国际材料研究协会(Materials Research Society)颁发的“科学即艺术”(Science as Art)一等奖,国际电子显示技术会议最佳学生研究论文奖、国家海外优秀留学生奖等。
也许正因为这样一段经历,刘自鸿才会觉得“兴趣”始终是自己创业最重要的一件事。“最重要的是兴趣 ,比如说有的学科你实在不感兴趣,如果没有兴趣,这么多年坚持下来其实不容易。……兴趣确实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当你觉得无路可走的时候,只要有兴趣你还是会继续往前走下去。”
来自国际 500 强科技大公司的启发
由于 2009 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刘自鸿从斯坦福毕业之后并没有直接去创业,而是到 IBM 一边从事柔性电子的研究,一边研究半导体芯片、器件的发展。在 IBM 的两三年,他理体会到国际化高科技公司的理念以及运作方式,以及一个产业是如何从早期研发阶段,发展到大量成品出货的成熟阶段。
他觉得,在 IBM 里面收获的最重要的是国际化科技公司的思维方式。比如说,为了让产品获得数据上的一个微小的进步,IBM 会组织 10 个博士生研究数个月。
也许有人会羡慕柔宇科技在短短 3 年时间里在柔性显示技术领域所取得的突破。不过可能和 IBM 的产品一样,大部分看不到刘自鸿以及团队在背后所付出的巨大时间和精力。实际上,柔宇科技在 2013 年就有已经开发了一款厚度为 0.1 毫米的柔性屏样品。但是,由于这块屏的卷曲半径达不到自己的理想标准,秉持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刘自鸿作出艰难的决定——推倒重来。
就好像之前所形容的,柔性屏本来就是一种和液晶屏完全两样的东西,一次推倒重来,就意味着它改变原有的“技术路线”。无论是基底材料、晶体管材料、结构、电路设计还是封装方式,很多部分要经过重新研发。毕竟在水泥地上建大楼,和在豆腐块上建大楼是完全不同的一回事,硬件产品上的一个小改动,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那段时间,我们试过在实验室里埋头苦干一个月,眼看胜利在望,但是结果还是不行,心情非常郁闷。”说到这里,原本一直微笑的刘自鸿,露出了一丝痛苦的神情。
从最终结果来看,刘自鸿所做的这个决定是明智,现在他可以十分自信的说,“我们在各个方向上,都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这些核心技术包括,新型基底材料、新型晶体管材料、新型封装方式、新型的结构、新型电路设计乃至于终端设计,最终统称为,“可大规模量产的高性能超薄柔性显示背板生产技术 ”。
从斯坦福大学确立研究方向,到最终成立公司,并投产国内第一条柔性屏生产线,刘自鸿一共花了 9 年时间,到了明年就是 10 年。可以说,在柔性显示技术这条道路上,他做到了十年磨一剑。
柔性屏未来大有可为
现在除了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厂商对柔宇科技的技术感兴趣外,甚至连欧洲的奢侈品品牌也对柔宇科技感兴趣。他们希望自己的服装以及皮包类产品可以加入柔性屏这种高科技的元素。
在车载电子产品方面,柔性显示技术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因为汽车的设计是以安全为第一,所以车内的装饰都是曲线,不能出现存在危险可能性的尖角。而柔性屏则可以让车内的曲面与屏幕结合起来。
刘自鸿说,“我觉得,如果别人只是把柔性显示当作一个屏幕来看待的话,并没有看到它的全貌。”
“信息产品的核心是一芯一屏。人跟机器的交互,先有一个以触摸或键盘的方式进行信息输入,然后屏幕上显示一个结果,这就是一个信息交互的过程。如果你看现在的移动设备,基本上输入就在屏幕上,而后台计算就在屏幕的背后,而输出又在屏幕上,所以输入输出都在屏幕上。所以说到底,信息产业最重要的两块,一个就是芯,一个就是屏。”
“屏幕的力量是巨大的。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差别,就在屏幕上,一个大一个小。之前没有人意识到屏幕尺寸的差别所带来的变化,但结果是,因为屏幕的变化,移动互联网的硬件、软件等方面的产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它改变了人机交互的方式。”
“所以我们坚定的认为,柔性显示不光会改变一个产品,从上游的材料,到下游产品的设计和制造,甚至到软件和移动互联网,它最终会影响一个生态系统。”
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
柔宇科技在柔性显示技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不光是影响信息产业本身。尽管中国被誉为“制造大国”,然而面对工厂里来自国外进口的机床,即便再有民族自豪感,也不得不正视中国其实并非“制造强国”的现实。以司空见惯的单反相机为例,因为无法掌握电子感光元件以及核心技术以及制造工艺,中国始终无法制造出一台可以比肩尼康佳能的相机。
另外一个更深刻的教训则是国内的液晶面板领域,韩国和日本早在1995年就拥有了第一条液晶显示屏生产线,而国内直到 2002 年才有了第一条产线,而且是几乎照搬式地购买了韩国日本淘汰的旧生产线,而直到 2013 年国内液晶面板出货量才终于赶超日本厂商。这中间除了花去整整 10 年时间外,还经历了“聚龙计划”、“三合一”计划等波折,好事多磨。
对于希望成为“东方硅谷”的深圳,以及国内的生产制造业来说,这个教训则是,如果在关键性的技术领域,从一开始就不掌握核心技术优势,那么未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就会受制于人——结果是,有可能在几十年内都难以追赶上别人。因为技术所有人可以通过先发优势,对后来者制定游戏规则。毕竟,工业制造的核心就是专利。没有相关的专利,就意味着不拥有相关的技术。
吃一堑长一智,在中国当前产业加速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在关键领域掌握核心技术才是头等大事。
实际上,“柔性电子”这是一个美国在国家战略层面上都非常重视的一个技术领域。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第一任期提出振兴美国制造业的目标,并在 2012 年进一步提出建立 15 个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计划,其中即将在圣何塞筹建,有美国国防部以及苹果等硅谷企业参与的第七个创新中心“柔性集成电子器件中心”,其使命就是研究“柔性混合电子学(Flexible Hybrid Electronics)”,目的是生产与复杂外形物体无异的电子产品。
柔宇科技接下来能否顺利发展,并在柔性电子、柔性显示技术领域先拔头筹,也将影响到中国的技术竞争实力。
最后,我们问及 9 月份柔宇科技即将发布新品,刘自鸿说,“这么长时间,我还没对一个东西这么激动过。”
文内插图来自 lawnstarter、v3
柔宇可折叠手表专利曝光:解决其屏幕小短板
柔宇科技(Royole)因发布全球首款可折叠手机柔派(FlexPai)而被关注。最新公布的技术专利显示,柔宇对于可弯曲/折叠屏幕的创新不仅仅体现在智能手机领域,还将带来更令人向往的折叠智能手表。这两项专利分别在2016年和2017年提交申请,在近期收纳到世界知识产权局的设计库中。
其中名为“可穿戴设备”的专利于2017年9月30日提交申请,展示了拥有类似于Galaxy Fold折叠屏幕设计的智能手表。在常规模式下是一个紧凑型屏幕,但是可以往侧面展开形成更大的手表屏幕。无论折叠和展开都可以触控交互,电池集成在表带上。
另外一项名为“智能手环”的专利于2016年9月29日提交申请,在专利插图中看到和上述专利类似的折叠设计,只不过展开方式有所不同,提供了更修长的屏幕空间。目前尚不清楚柔宇科技何时会将这两项专利转换成为现实,确实为解决当前智能手表屏幕过小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相关问答
你是否看好柔宇科技的折叠屏幕技术?
柔宇科技(Royole)因发布全球首款可折叠手机柔派(FlexPai)而被关注。最新公布的技术专利显示,柔宇对于可弯曲/折叠屏幕的创新不仅仅体现在智能手机领域,还将...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