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达 科技培训 学者三年田野调查被判AI代笔,论文AI率检测如何避免“误伤”?

用户投稿 61 0

学者三年田野调查被判AI代笔,论文AI率检测如何避免“误伤”?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生成论文的能力越来越强,从简单的文本润色到完整的学术论文撰写,AI工具已经能生成逻辑清晰、结构完整的学术内容。这一现象引发了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广泛讨论。

部分高校也提出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除了要通过查重外,还需检测AIGC(AI生成内容)工具使用情况。这意味着,若论文的AI生成率过高,学生可能面临重新修改、二次答辩甚至无法毕业的情况。但有学者和学生反映,自己经过田野调查撰写的论文,竟被检测系统判定为“高AI率”。如何避免AI检测论文造成的“误判”?

今年4月,江西某高校的大四毕业生杨同学,在某论文检测平台对论文查重,查重日期仅相距一天,在同一平台对同一文档的AI检测率却截然不同。此前AI检测通过了的内容却在次日AI率检测时被标注成疑似AI片段,导致AI检测率上升。

成都达 科技培训 学者三年田野调查被判AI代笔,论文AI率检测如何避免“误伤”?

杨同学的投诉

杨同学表示:“就是同一篇论文,我在4月7日去检测的时候,它(AI检测率)是达到10.37%,但在4月8日,由我老师上传系统的时候,检测突然就升到了27.54%。老师就需要把这篇论文再打下来,让我重新降重,然后再上传,还要我自费去查重。”

杨同学告诉记者,学校对AI检测率的要求是15%以下。被标注AI内容的段落,实际为其原创,为了降低AI检测率,她不得不重新修改再次花钱检测。

杨同学说:“前面花了有200多元,现在又花了小100元,加起来可能就是小300元。必须把它标注成AI的字段,自己修改完之后再进行查重。我本身觉得重复率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的,因为很多都是自己手写的,它确实会存在一个误判的情况。我纯手写的东西,包括我原文引用的东西,它都会标注成AI字段。”

杨同学还告诉记者,某知名检测平台使用计空格的字符数计算方式进行论文查重,但使用每千字3元的标准收费,最终导致一万三千字的论文字数升至一万五千字,空格和标点符号所多出的两千字共计收费6元并不合理。此外,某平台大学定制版检测系统和大学生版检测系统不互通,导致本来一次检测,互通就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进行两次查重,需另外花费一笔检测费用。

记者搜索黑猫投诉发现,疑似不合理收费和AI检测误判的情况,并非个例。中国人民大学一位副教授也对媒体表示,其将刚刚完成的论文,提交至某学术论文检测平台,得到的结果令他哭笑不得。他发现,系统标红的“高度疑似AI生成”段落,是他们研究团队耗时3年扎根基层、追踪多个真实案例写成的内容。

该副教授表示:“其实我自己是试着玩,因为我们马上想投这篇论文。然后我又试了一篇我2021年已发表的论文,也是(AI生成率)高。我觉得查重是相对比较靠谱的,但是AI查重其实就有非常大的问题了。”

这位副教授直言,AI检测工具不应成为判定论文学术性的硬性标准。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上,以“论文降AI率”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有不少经验分享帖,还有一些应届毕业生在评论和留言中称,自己为了降低AI率花费达上百元。

四川某高校一名大四学生蒋笑(化名)告诉记者,学校对毕业论文AI检测率有明确要求,她和几位同学也都遇到了检测误判的情况。

“因为我们文科大部分要引用古籍文献和资料,大部分可能表述稍微相似一点,或者有点排比句,它就会容易误判,如果是自己写的话,其实它看成AI的概率还是没有那么大,而且比较好改。如果降不下来,但是你认定自己写的话,可以跟学校申请,他们再判。”蒋笑说。

北京一家人工智能科创企业技术人员王志成对记者表示,AI检测出现误判是正常情况。

王志成表示:“就是说靠谱不靠谱,我觉得很难用二元化的描述来分析,要求它的准确率是80%,我觉得它能满足,要是说95%,我觉得还不能,肯定会有一些错误的判断。AI的能力本质就是会发生一些误判。生成的过程中遇到它没有训练过的场景,它就会胡说八道。即使AI再发展,完全抹掉误判的概率很小,它一定会存在出现错误的情况的。”

在王志成看来,AI检测论文的结果仅能作为参考,不管它的技术如何进步,都无法避免误判的可能。

“它的结果作为一个参考,确实这种误判还是很有可能会发生的。特别像做科研,每个科研都是一个新的领域、新的数据,这些数据很大概率是之前模型没见过的,一定会出现比如说我写的课题是完全新的,以前的数据可能就没有,很容易发生误判。”王志成说。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沈阳也对中国之声表示,AI检测论文出现误判的情况,目前存在一定普遍性。

沈阳说:“有一定的普遍性,因为判定一篇论文是否来自AI,它的标准还是模糊的。主要是AI本身可以按照用户的需要来生成不同的语言风格、不同的语法结构、不同的语义内容。只要核心的意思在那里,它是可以不断地变化表现形式,所以AIGC的检测平台,如果碰到对提示词特别熟练的人的话,实际是很难检测出来的。”

据记者了解,目前教育部门并未出台检测论文AI率的相关规定,一些高校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总体持审慎态度。同济大学法学院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张韬略建议,高校应避免将AIGC检测作为强制性毕业环节,而应更多关注如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AI工具,将其融入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与AI建立协同的智慧生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沈阳教授也认为,人类最终是要用AI来做研究的,但是现在还处于过渡期。

沈阳表示:“大家还是按照传统的学术习惯来判定这个事情,但是如果AI的能力越来越强,人类最终会过渡到由人来提供创意,AI来做研究。对于人的学术能力的评价,未来会转变成一个人使用AI的能力,也就是人脑加智脑的复合智能的能力。目前短期内我们肯定还是按照原来的标准来进行,但是可能会鼓励部分学科、学者去做一些探索。”

来源:央广网客户端

又有地方推行“大科室”改革:甘肃庆阳市直13个系统精简科室57个

又有地方推行“大科室”改革。

6月10日,甘肃庆阳市政府网站发布的市委编办文章介绍,庆阳着眼解决部分部门(单位)内设科室职能重叠、分工过细、流程不优等问题,在坚持“既有利于工作、又保障干部职工待遇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制定出台《关于开展“大科室”制改革工作的意见(试行)》,按照“先综合部门、后其他部门”的步骤,分类分批在7个部门(单位)开展试点,22个部门(单位)持续跟进,33个部门(单位)鼓励其结合实际开展“大科室”制改革,对科室人均不足3人的部门(单位),其内设科室一律按不低于20%的比例精简。

消息称,截至2025年5月份,庆阳已综合设置了组织、编制、发改、林草等市直13个系统的内设机构,精简科室57个,进一步优化了内设机构设置和干部队伍结构,推进部门(单位)运行效率效能不断提升。

庆阳还着眼解决部门(单位)部分领导职数闲置和系统内其他单位领导职数短缺等问题,创新出台了《领导职数总量控制和动态调整的意见》,建立了领导职数“部门平行间、机关与下属单位上下间、下属单位左右间、科室系统间”等层面的动态调整机制。2024年以来,根据机构调整设置,核销县(区)党政部门领导职数12名、乡镇(街道)内设机构和事业单位领导职数171名,调整规范了市直9个事业单位的处级领导职数。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对6个部门与下属单位间的11名科级职数进行了总量内调整,打通了领导职数划转通道,进一步推进了部门(单位)领导职数高效使用。

近期,全国多地发文介绍“大科室”改革进展。

例如,《西藏日报》6月5日刊发的《西藏自治区党委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综述》一文介绍,自治区党委制定自治区机构改革方案,把183项职责任务细化到部门单位,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统筹调配编制资源,调整优化区直党政机构、整合优化市级党政机构、综合设置县级党政群机构,推行大处室、大科室制,统筹使用乡镇行政、事业编制人员,全区机构职能更加顺畅、编制使用更加高效。针对人口小县编制体量小、人力成本高的实际,西藏“大口”设置党委机构,“大块”设置政府机构,群团工作机构合署办公,有效解决力量分散、驻村休假难调配等突出问题,改革成效得到中央编办充分肯定。

再如安徽《淮北日报》4月报道显示,按照“大科室”制改革确定的内设机构限额,淮北市突出核心业务科室,精干设置社工、人才、国资等部门内设机构,优化设置城管、应急管理、农业农村等部门执法科室,采取挂牌形式强化教育等10个部门人才工作科室配置,市直党政部门业务科室设置比例达85%左右,破解机构改革中部门内设机构不精等问题。

“改革前,内设机构设置过细,协调配合不够顺畅,影响机关运行效能。”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陈兆年深有感触。改革后,市发展改革委内设机构由29个精简至22个。例如,之前就业社会保障科与消费科有职能交叉重叠,合并后业务整合,相关工作职责划入社会发展科。对于基层群众和企业而言,则不必“进一个部门、跑多个科室”办事。

报道中,淮北市委编办主任许红梅介绍,“我们稳妥有序开展‘大科室’制改革,全市29家市直部门精简了68个内设机构,精简率达20%,有效提升了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编制资源调配同样打破“一核定终身”惯性。市委编办副主任陈险峰表示,通过工作饱和度测算,结合机构改革,对空编率高、编制冗余的单位编制进行统筹,专项保障应急、民生、人才等重点领域,有效提高了编制使用效率。

此外,四川绵阳市司法局3月发文透露,2023年2月,绵阳市司法局在全市率先推行“大科室制”,与机构改革同部署、同推进,将10个内设机构整合为4个大科室,3人及以下科室实行合署办公。今年2月,作为绵阳市委确定的试点部门全面推行“大科室制”,绵阳市司法局在机构“瘦身”、职责优化、业务统筹等方面作出积极探索。

绵阳市司法局回顾道,2019年机构改革后,原市委依法治市办、市政府法制办、市司法局三家单位合并组建新的市司法局,承担依法治市统筹,但也有一些制约司法行政事业发展的机关运转问题亟待解决。

例如,科室过多、分工过细。机关内设18个科室,核定政法专项编制56个(局班子成员6人)、工勤编制7个,部门平均编制人数3.1人,“一人科”“两人科”就达5个,如离退休工作科、科技信息科等科室设置过于细碎。由于人员编制与内设科室匹配度不够高,业务工作量与人员配备不够平衡等问题,导致难以形成合力,造成科室之间、人员之间忙闲不均等问题。

再如,内设机构之间工作运行不畅、责任模糊、边界不清、机制不全等“机关病”一直以来客观存在,职责交叉,导致办事环节多、流程长,推诿扯皮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如,近年来为政府法律顾问工作是由律师工作科还是合法性审查科统筹产生争议,平安建设工作是由基层工作科还是社区矫正科牵头相互扯皮。

该局的做法是,统筹研析市司法局内设机构职能职责和编制人员配置情况,按照“精干高效、分类施策、稳妥推进”原则,灵活设置机构,保障重点工作。根据工作的内在联系进行重新设计和整合,对职责交叉、职能相近、业务关联的科室予以整合,职能弱化、职责单一予以合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兼顾刑事执行、行政执法等业务特性,保持社区矫正科(局)、行政执法协调监督科工作体系不变。原有的18个科室和2个事业单位整合为10个大科室,分别为依法治市、政务监督、基层工作、普法立法、法律服务、综合保障、组织人事、社区矫正、执法监督、公共服务等十个业务板块,整合率实现50%。

绵阳市司法局还推动专业力量向核心业务科室聚集,政务监督科从原有10人增至12人,且均持有法律职业资格证;组织人事科从原有9人减少至5人,4人调配到业务科室,有效保证核心业务工作力量;促进人员最大限度统筹使用,将16名调研员、9名法律专业事业编制人才精准配置到相关科室,打破行政、参公、事业身份障碍,推进科室老中青队伍均衡配置,实行“一对一”导师帮带制度,促进年轻干部培养锻炼,提升业务本领和综合素质。调整后科室人数最多16人,最少5人,彻底解决“一人科”“两人科”以及人员忙闲不均等问题。

澎湃新闻记者 钟煜豪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相关问答

四川准达数通工程师怎么样?

很不错,四川准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二零零一年,主要从事电信运营商及各类专网的网络设计、运营优化、系统集成服务以及政企客户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建...

四川经纬达科技有限公司是国企吗?

四川经纬达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成立于2019年,总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公司主要从事智能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提供相关技术服务。虽然经纬达科...

创世达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根据我所了解到的情况,创世达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实力雄厚、发展前景良好的公司。这是因为创世达科技有限公司具备以下特点:首先,公司有一支优秀的团队,团队成...

成都的中科创达公司怎么样?

我来说吧,蛮有实力的公司,我男朋友就是那里的,技术人才嘛,男票在里面干了两年多了,工资涨的还是挺快的,而且公司的福利也不错,提供商保、意外险、社保、住...

自贡朗星达科技有限公司待遇如何?

自贡朗星达科技有限公司待遇是不错的,具体分析如下:自贡朗星达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高端锂离子动力电池、超大容量储能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及可充电电池...

四川极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四川极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深圳华冠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在四川泸州投资成立的全资公司。主要为母公司深圳华冠的主营业务提供资源配套服务工作。四川极速智...

四川精益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是国企吗?

是国企四川精益达工程检测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精益达)成立于2013/11/25,法定代表人为王军,注册资本为300.00万元人民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510122083...

四川美院的学费一年要多少钱花费大吗

[回答]加上专业上的设计费,大约一年是22000元左右。扩展资料四川美术学院奖学金设置情况相关安排:我院实行高额奖学金制度,优秀学生奖学金受奖面达42%,最...

达可以组成什么词?

到达、传达、豁达、抵达、奉达、旷达、溜达、达到、达官、明达、通达、转达、达标、达因、贤达、达意、谙达、放达、直达、发达、达观、显达、畅达、达成、练...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